近日,走进中国1xbet建筑集团承建的淮南平圩电厂四期2×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塔吊长臂挥舞,机械轰鸣作响。
中国1xbet建筑集团秉承“顶真、严谨、快捷”的工作作风,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这座“两机一塔”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建设任务,着力打造“超级工程”。
优化组织设计 打造品质工程
平圩项目冷却塔采用“两机一塔,高位收水”创新设计,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共用一个冷却塔的设计,配合高位收水技术,通过高效势能回收系统,实现系统能效比传统塔型提高15%的突破。
项目所在的平圩镇地处淮河中游,水系较多,地质条件复杂。建设初期,项目成立陈威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施工创新、工艺优化、智能监测实现全流程控制,从冷却塔复合地基、环形基础阶段,再到淋水装置构架、集水槽、中央竖井、小中央竖井、人字柱及支墩、筒壁、填料层、高位收水装置、隔声屏等,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细节。
项目坚持以“两化三特”管理为抓手,提升本质化安全管理水平。以设置冷却塔样板区的25个网格区域、33个网格工区、67个网格工点,形成全场安全管理“一张网”,实现全厂封闭管理、全员人脸识别、全过程风险管控,打造出冷水塔无人机盲区巡检、危险区域人员作业全过程监控等工程安全管理特色。
强化技术攻坚 破解建设难题
施工前期,项目部合理布设机械设备,4台平臂吊、双平桥、电梯系统、16台电动“小火车”组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机械军团。在筒壁垂直运输中,项目采用YDQ液压顶升平桥,该平桥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研制的一种在冷却塔施工中与多功能施工升降机配合使用的新型施工设备,这个高达250米的“钢铁巨人”,为筒壁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面,项目将1.7万立方米的环基混凝土分为18仓,采用跳仓法施工,先浇筑奇数仓,再浇筑偶数仓,通过优化材料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及塌落度,过程中配合二次振捣、二次抹压工艺,保证了质量工艺“精益求精,一次成优”,为塔体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字柱施工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5毫米厚钢板做面板,开展定型钢模板分段安装,在钢筋笼内增加内环箍和纵向交叉X型内撑加固。此外还量身定制了25米超长振捣棒和21米PE管输送系统,确保每根重达95吨的“巨腿”一次浇筑成型,内实外光,质量优良。
面对近240米高混凝土输送难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双平桥+双高压地泵”组合系统,犹如为塔体安装了一条“垂直高速公路”。此外,项目团队还通过精心调配混凝土配比,优化砂率、砂石级配和外加剂,使混凝土在保证强度基础上,兼具高流动性与稳定性,实现了“一泵到顶”的技术奇迹。
项目推进精益化管理,推行“工艺控制单元”管控措施,将塔筒分解为147个质量控制节点,实施全流程管控。采用高精度激光垂准仪替代传统铅垂线,配合智能张拉系统,控制环向预应力张拉应力误差,提高成型塔壁圆弧度。
站在塔下仰望,238.958米的高度,相当于80层高楼;21200平方米的淋水面积,是常规冷却塔的两倍,构筑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9.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用量、1.5万吨钢筋、104根重达95吨的人字柱……彰显着这项超级工程的非凡气魄。
绿色数智融合 探索发展路径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将绿色发展和数智赋能贯穿始终,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项目强化绿色施工策划,实施施工策划、机械设备选择、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和工程验收各阶段优化,打造创建电力行业绿色建造标杆工程。
工程建设期间,积极践行“四节一环保”,大量采用预拌混凝土、高强度钢材、装配式钢结构、太阳能光伏板、雨水回用系统设备、空气源热泵、LED高效节能灯具等绿色建材,降低能源消耗。
施工现场安装扬尘噪声等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并显示施工现场温湿度、PM2.5、噪音等实时数据,采取进场主干道人车分流、配置车辆清洗台、专业化清扫一体车以及无人机洒水抑尘等措施,保证道路及厂区清洁,无扬尘。
项目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管理数字化平台,总部生产指挥中心与平圩项目点对点实时对接,在数字烟塔施工专项管理平台中,集成冷却塔进度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三大功能模块。
“这个系统就像给冷却塔装上了‘智慧大脑’。”项目总工宫贺介绍道,“从模板排版到混凝土浇筑,从安全预警到质量验收,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运用BIM技术、高精度GPS定位和无人机航拍,通过动画交底确保施工方案准确执行,三维显示更方便实时掌握施工进度,甚至能够通过AI算法预测施工风险,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平圩电厂四期“两机一塔”高位收水冷却塔是公司推进精益化管理的生动实践。接下来,项目团队将秉持“至精者,赢未来”的核心价值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平圩电厂四期工程打造成为电力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激励建设者们不断勇攀高峰。
报道链接:http://ah.news.cn/20250925/3375cc71b7084826914ee8d2dde4e56a/c.html